当白雪留给北方大地一片苍茫的时候,水乡的芦苇随微风轻轻摆动,大漠的胡杨也在狂沙中挺直胸膛。
这个冬天,神州大地,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疫”正在打响。
泪水里的中国扬起生命的风帆!
我们相信,比之宏大的叙事,平凡人的故事,更值得被记录。
疫情就是集结令
一场突入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破了本该安宁祥和的鼠年春节,不吵,不堵车,没有早高峰,空旷的火车站,寂寥的游乐场。武汉,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1月23日,武汉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挥部连发5个通告。先后关闭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在停运全市公交、地铁、轮渡以及长途客运之后,又停运网约出租车,规定巡游出租车实行单双号限行。
次日,武汉在全市紧急征招出租车,由社区居委会统一调度使用。
通告就是集结令,在下发后8小时内首汽约车就成立了由502人组成的应急“社区保障车队”,交由相关部门和社区居委会统一调度,为武汉开发区、硚口两区221个社区站点的民众提供保障出行服务,为必须的非发热疾病患者提供紧急送医服务。
“我只会开车,可以帮点小忙”
39岁的首约驾驶员吴诚,是“社区保障车队”的一名志愿者,到岗的第一天上九点左右,他接到了职业生涯里最惊险的一单。
武汉一个社区内,一位80多岁的老人突发昏迷,需要紧急送医。吴诚接到电话后,立即接上老人,前往武汉亚洲心脏病总医院。
前方有一辆警车带路,吴诚握紧方向盘紧追其后,平日半个小时的路程,15分钟就把老人送到了医院。一个多小时后,老人被成功抢救。返程路上,病患一家人不停地感谢吴诚。这让吴诚看到了自己的价值,“如果在平时,他们可能自己叫车就去了,我们(平时)很难碰到这种单。”
吴诚是首约参与服务的500多名志愿者司机之一。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武汉人,首约开始召集志愿者司机时,他就带着车队的18个人,离开了家。在武汉生活了39年,他觉得现在这个时刻,他应该站出来,为这个城市做点事。
从1月25日被分配到社区后,吴诚就再也没回过家,他已经30多天没有见过女儿了。跑了两天车后,家人才知道这件事,“怕他们担心,也怕他们不同意。”吴诚说。
吴诚所服务的社区,主要是以居民出行为主,包括行动不便的老人、有呼吸道疾病的孩子。有时候乘客着急出门没带够口罩,吴诚也会把自己备用的匀给他们,“疫情当前,大家自发的互帮互助,这种经历还是挺难得的。”
24小时随时待命,口罩、防护服全副武装,两年多的首约驾驶员生涯里,吴诚从来没有这么紧张过,但他腼腆又坚定的说“我不像医生能救死扶伤,我只会开车,可以帮点小忙。”
“即便家人不同意,我也要做”
“现在是非常时期,我也可以做点贡献,这个事情我必须去做。你们不同意可以先回娘家,我留下,等我把事情做完了,你们再回来。”说服家人先住到老丈人家之后,邹建平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首汽约车应急“社区保障车队”。
邹建平是第一个被分配到武汉市硚口区长丰街园博北社区的志愿者,主要工作是送需要定期透析的居民看病就医,他每次都会提前十分钟到达约定地点,等待对方下楼,送居民送去医院,一等就是四个小时,来来回回无数遍。为了不被疫情感染,也为了乘客健康,邹建平每天都严格穿戴防护服和口罩,每送一位居民就把车里车外消毒一次,即便是阴雨天,隔着护目镜都能看到他脸上的汗珠。因为有的老人做透析的时间比较晚,他就主动请缨,把晚上接送的话都揽了下来。“我家离园博北社区最近,别的师傅住的太远了,我自己一个人在家,无牵也无挂,晚上的接送都我来吧。”
社区居民感动不已,委托居委会写了一封表扬信,交给了硚口区交通局,2月2日,武汉市交通运输委员会在其公众号“武汉交通”上发表文章《网约车司机送肾透析病人就医获居民点赞》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点赞。邹建平却说“这几位居民有低保户,有孤寡老人,谁都有家人,只希望能够帮助到他们。”
“那是汉阳医院的一位护士,早上六点半要去医院,她上车拿出证件给我看的时候,我一下看到她手上贴满了创可贴,顿时觉得非常心酸,眼泪在眼眶里打转。看得出她满脸疲惫,她说因为工作已经一个多星期没回过家了,让我觉得特别揪心。”邹建平说到这,哽咽了。“这满手的创可贴,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辛苦!”小姑娘下车前还专门送了他一个口罩,让他注意安全。“她们自己都缺口罩还送给我,更说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我跟她说只要她用车,我随时可以去接送她。”
送走妻儿的邹建平,每天回到家先是给自己全身消毒,再给自己煮碗面条,他所在的社区知道他做志愿者,就想在生活上照顾下邹建平,他说:“我能照顾自己,能自己解决的就不给社区添麻烦。”邹建平最近还多了一项“工作”,只要看到社区里三五成群的大爷大妈唠家常,他就给人家都劝回家“咱们现在待家里就是最大的贡献。我们小区的我基本都认识,有些老人不听,我就跟他们儿子媳妇打电话,被孩子一吼,他们就立马回家了。”邹建平戏称自己“兼职”管闲事“大队长”。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相信春天,相信中国,
走过去,生命像花儿一样开放
所属类别: 新闻中心
该资讯的关键词为: